劉家智老師曾在其博文中指出:“關于土碩博與海歸碩博,誰更有競爭力的大討論,持續已久”。網友也就該話題在各大社交平臺各抒己見,以下是部分網友評論:
表妹碩博連讀,現在美國博后,年齡小腦子活,誰不喜歡呢?
我今年29歲,本碩博都在國內,海外經歷沒有啊,國際出差老師都沒去過幾次,我也一次沒有,找工作慌得一批。
中意的單位強調海外博后優先,我不投了就是,找個門檻低的哈哈~
看了應聘學院老師們的CV,都有海外背景,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土狗,以后真參加工作,別人說我哪年在哪個國家做了什么,吃了什么;我什么也沒有。
早知道國內了,一個人在法國,科研不順,數據抓取不出來,沒錢交學費還不好意思管媳婦要錢。
我兒子美本碩博,我跟愛人想讓他回來,他覺得國內外教學體系,理念不同,回國肯定不適應,也好久沒說中文,看中文論文了,科研成果都是英文的,適應不了國內,也沒必要來個“英轉中”,索性留美任教。
我先國內占坑,然后再出去,綜合考量以下再決定留哪。
要不是跟項目有關,我可能不會棄保出國,不過在英國也學到很多國內沒有的東西,現在博士回國了,感覺真的蠻值的,出成果也還好。
想想不公平,一個同學的本科學校沒我好,現在讀研了,學校比我國內的排名要高,回來也算“海歸”啦。雖然沒我優秀,但想想那些留學生政策我都享受不到,還是蠻不舒服的。
……
從網友評論中,我們不難看出碩博生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道路的想法,對自我的懷疑,以及淡淡的擔憂。事實上,廣大碩博生們也仍需意識到“刻板印象”的存在,及其引發的部分“認識誤區”。
01.
誤區一:有海外經歷找工作更有優勢
身為碩博生,應始終清楚且牢記:科研論文是關鍵,無論文科理科,無論畢業是去考公、博后、工業界、學術界等。這并不是唯論文論,而是實事求是的說,科研論文一般能反映出個人知識水平、學術能力、人脈關系等細節(從論文方向看專業是什么;從文章等級看學術思考力;從通訊作者、基金資助等看平臺細節)。
- 有的碩博在國內大學跟隨導師,上課做實驗出科研成果,其身上展現的“認真、勤奮、踏實、嚴謹”等科研精神已足夠打動用人單位;
- 相反來說,部分碩博即使人在國外,但仍揮霍時光,虛度光陰,對學習保持“極不負責”的態度,這并不能凸顯“海外經歷”的優越性。
此外,正如上述網友舉例,以及我們看到的部分高校的“明星老師”,他們在已經有了“姣好面容”、“帥氣臉龐”、“較小年齡”、“海外名?!钡葮撕炌?,還異常努力。這樣的人,才是真正務實踏實,沒有“自以為是”態度的人。
曾聽過某北大博后學長提及:“什么才是努力呢?那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,年初二的早上,老板的車就準時停在實驗室樓下”;也曾見過優秀“土博師姐”PK掉海外博后的。
用人單位是否聘用你取決于你的科研能力、思維方式、溝通能力、授課水平,以及你能否帶好本單位學生,不給其帶來負面新聞、影響和后果;把單位搞得雞飛狗跳的。海外經歷重要但并非為決定性因素,對于個人科研能力而言,海外經歷更像是陪襯花朵的綠葉。
02.
誤區二:博士畢業去高校一勞永逸
學校是學習的地方,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。高校教師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,少數學校招聘門檻為“本科可報”,但被招進來的教師或許還是研究生即以上學歷。
碩博生們“讀研讀博”除了以下耳熟能詳的,例如“學歷貶值”、“就業壓力大”、“評職稱困難,補學歷的短板”原因外,“當大學教師”也成為近年來“新晉理由”之一。多數并未跨入“大學老師”行業的“碩博生”們認為大學老師們要做的事情就是“一邊享受較高的社會地位,一邊旱澇保收上完課走人”。
事實上,我們仍會看到以下熱搜詞條:“某大學雙千計劃實為割青年教師韭菜?”;“非升即走下的大學教師職業還要不要考慮?”;“年輕人更喜歡趁年輕多賺錢,還是先進體制哪怕錢少”?
一些網友也回答如下:
爸媽都在體制內,一輩子平平淡淡,人際關系和諧,他們想讓我也進體制。
我爸媽都在十八線小縣城,學歷也不高但都在體制內,事實上賺的錢在我們這全款買房都困難,我可能更愿意趁年輕攢些錢。
我還是不進高校了吧,萬一完不成KPI,我的時間沒了,年齡大了還要重新折騰。
我家里人都覺得我學歷這么高了,不去高校去中小學,高中教書就很沒本事。
我才不在乎什么地位,別人怎么看,去企業他們給的工資高,我實實在在拿到錢了啊,子非魚安知魚之樂,我不在乎別人怎么說,有錢人的快樂他們體會不到。
這又沒什么,我不進高校,愛人在高校就行。
……
回看這些網友評論,各有其出發點和道理。事實上,無論是土碩博還是海外碩博,進高校面臨非升即走,要努力;進企業要認真工作,否則被談話;路邊擺攤也要處理干凈食材,講究用心服務顧客等。即職業無貴賤,收入有差別。
想引用微博某大V一句話:“這個世界上沒有安穩的工作,更沒有永遠安穩的工作;真正的job security只能在于不斷提高自我”。
羅曼羅蘭曾經說過:"人們常覺得準備的時間是在浪費時間,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,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,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”。有無海外經歷,進不進高?;蛟S都不能完全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足夠優秀的標準之一,保持科研定力,才能行穩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