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門子弟想進入高校工作?我勸你考慮清楚

2022-05-07閱讀量:226
【摘要】如果你出身“寒門”,在面臨就業時,要不要進入高校呢?實際上,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思考這個問題:我喜歡高校工作嗎?高校能夠滿足我和家人的物質需求嗎?我能在高校獲得發展嗎?


寒門子弟與其他人一樣,學習、工作和生活,唯一不同的是曾經成長的環境以及這個環境下形成的思維方式,在面臨選擇時考慮的會更加現實……


提到寒門子弟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條件不好或出身條件一般的年輕人,通常出自農村或城市中的貧困家庭。對一些年輕人來說,寒門意味著清貧的少年甚至青年時光。


之前有很多文章分析寒門難出“貴子”,一個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寒門學生進入清北或985高校的比例正在逐年減少,雖然現在北大清華等名校都在推出農村專項招生計劃,但仍然無法逆轉這種下降趨勢。



寒門子弟難進優秀高校讀書,是個綜合性問題,其中有學生個人因素,更多的則是受限于教育條件和家庭環境。


如果說寒門子弟在學生階段難以進入優質高校成為一種現象,那碩果僅存的學有所成的寒門子弟們,在畢業后面臨工作的選擇時,要不要去高校工作呢?


提出這個問題,顯然是有邏輯前提的,那就是想進入高校者是否已經具備了進入高校工作的條件和能力。


首先是個人學歷條件,通常來說,進入高校工作,起碼是碩士研究生以上,謀求教職的通常是具有博士學位,而通過事業單位考試進入高校的行政人員在學歷方面則要求低一些,通常是碩士即可。


其次是學術水平達標,尤其是想進入“雙一流”高校,除了有海外經歷,一般都是要有一定學術成果的,否則不太好通過高校初步的篩選。


對于大多數在國內讀完博士或者出國深造后歸來的學子來說,進入高校謀取教職往往是一個較為普遍的選項。


但如果你出身“寒門”,在面臨就業時,要不要進入高校呢?實際上,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思考這個問題:


我喜歡高校工作嗎?

高校能夠滿足我和家人的物質需求嗎?

我能在高校獲得發展嗎?


尤其是第二個問題,對于寒門子弟來說尤為現實。



01.

你是否喜歡高校工作?


興趣是最好的導師,也是自發內心的最原始的動力。無論是否出自“寒門”,這都是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。進入高校工作,最重要的無非是兩項,教學與科研。當然,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的行政人員從事日常行政工作,不在此討論范圍之內。


大學里謀取教職給學生授課是一項基本功,實際上,這種以授課作為工作內容的工作,在任何學歷教育階段中都差不多,差別無非在于講授內容與方式。如果你喜歡授課,那恭喜你,自帶天然教師屬性的你,工作起來自然會開心的多。


但大學工作的另一大主要任務是科研,而科研成果又直接關系到你的職稱、待遇甚至飯碗,有的人喜歡并且擅長科研,有的人只是把科研當做謀生的手段。無論你是獨立科研還是進組找個“大老板”罩著,不管是以什么樣的心態,科研都是大學教師無法回避的核心技能和必備能力,如果你真心的熱愛科研,那么在大學里謀求教職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
另外,高校也是屬于體制內的一部分,也要遵守一些體制內的規矩,如果你不喜歡這些束縛,也不想再回到這種條條框框中,則應在現實的基礎上另謀出路。


很多人雖然選擇高校,并不是發自真心的熱愛高校工作,也許只是因為糊口而向現實妥協,也許是為了面子和家人的勸說,這顯然不是面臨職業選擇時的積極因素。如果你對高校工作并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,手中又有其他的更中意的選項,建議你不要步入此門。



02.

在高校工作能滿足你的物質需求嗎?


提到物質保障,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,尤其是對于物質基礎較為薄弱的廣大寒門子弟來說,十余年苦讀,帶著家人望子成龍的期望,本以為可以擺脫物質生活的匱乏,實際上,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。


隨著博士畢業后的適齡,很多青年博士剛畢業就面臨著購房、結婚甚至生育撫養的問題,而家人在這些問題上可能也幫不上太多,這些現實的問題有時壓得人喘不上氣來,不得不好好考慮怎么才能選擇一條解決這些問題的路。


以住房為例,高校雖然能提供人才住房,但只是過渡性的,除非碰巧單位集資建房可以享受一些優惠,否則仍需要市場化買房,尤其是在一些一線城市,這種買房壓力也是很大的。


因此,在選擇高校時應當慎重看好有關人才引進的扶持政策。好在很多高校自帶教學質量不錯的附屬中小學,可以解決孩子擇校的問題,但孩子的興趣班、課業輔導,仍都需要財力支持,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需要以物質作為后盾基礎的。


坦誠的說,高校教師的收入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優厚。網上曾曝出復旦大學某教授曬出工資條引起熱議,據其曝出的圖片顯示,該教授每月應發工資15335元,扣除各項稅金保險等項目后,實發到手才8271元,一時間輿論嘩然,大概大家都沒想到一線城市中大學教授的工資竟然如此之低。雖然是發生在2017年,但近些年高校工資也沒有多大漲幅。


有人說,高校教師的工資只占他們收入的很少部分,大部分老師都不是靠工資生活的,而是有其他收入。實際上,除了工資收入外,高校教師其他渠道的合法收入完全看個人水平和能力。


一類是“戴帽子”的教授,比如院士、CJXZ等等,收入自然頗豐且渠道多元化。


再有就是科研項目經費或獎勵,這類收入完全看個人科研能力與“拉項目”的水平。理工科專業的科研項目經費一般較富足,而文科類的研究項目“油水”往往較少。


通常每個學?;驅W院對于重大研究成果比如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也會有一定獎勵。一些有能力的學者單憑科研方面的收入即可達到小康,但這類人群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。如果你科研能力較弱,爭取項目又很有難度,則只能老實啃工資了。


當然了,還有一些高校老師在校外也有自己的副業,比如自己創業開公司或在某公司做獨董,但是這些都是青年教師們難以一時企及的,需要時間、能力與機遇的多重疊加,短時間是無法完成的,除非在讀書期間就手握可以轉化為產業的重大科研成果或專利,而這種比例更是少之又少。


解決物質上的問題往往會成為很多寒門學子著重考慮的問題,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,如果物質毫無保障,而原生家庭又不能援助,那生活必然陷入困頓。


在面臨選擇時也應該認識到,高校的收入雖具有一定穩定性,但只是處于中等水平,即使存在上文提到的多種創收渠道,也不是一個剛進高校的菜鳥短時間可以獲取的。如果你想在開局就打個全壘,一步到位解決物質問題,建議你不要對進入高校工作抱有太大期望。



03.

在高校工作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嗎?


對于個人發展,自身努力等個人因素固然重要,但高校能否提供一個有利于發展的平臺,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。假使你熱愛搞科研而投身高校,那么就要審視一下高校的基本硬件條件、經費保障、科研機制是否適合你的發展。


另外,誠如上文提到,高校是體制內的一部分,需要遵守體制內的一些規則,不管是論資排輩還是“中國式關系”,都有自己的運行邏輯。如果你不適應體制內的這種帶有“束縛”的生活,建議你慎重考慮。典型如海外歸來的顏寧,在清華工作一段時間后,又回到普林斯頓大學,雖然給外界的解釋是想換一個環境,但仔細解讀不難看出,中外的科研環境和體制對一個人選擇的影響。


在選擇職業發展道路的初期,應該搜集好各方面資料和信息,認真分析好各種利弊,對于工作環境和發展道路綜合作出判斷。因為,在某種程度上,選擇有時會大于努力。


總之,要進入高校工作,就要適應高校的節奏與環境,在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上,兼顧好自己的發展。不管你是否出身寒門,都需要認真考慮上述因素。雖然寒門子弟在起點線上的物質基礎較為薄弱,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,不應當只是為了錢財而奔波。畢竟,能夠符合進入高校條件的人才,我相信在未來道路上一定不會辜負自己的選擇和家人的期望。


无vip无广告看电视的软件_野花视频在线观看最新视频观看_野花社区在线观看免费动漫_最新中文字幕AⅤ视频